《国色芳华》:揭秘杨紫嘴角小红点的历史与美学意义
《国色芳华》自播出以来,以其精美的服饰、华丽的场景和引人入胜的剧情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其中,女主角何惟芳(杨紫饰)嘴角两侧的小红点更是成为了热议的话题。这些小红点究竟有何特殊含义?它们为何会出现在杨紫的嘴角?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揭示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美学意义。
面靥的起源与演变
杨紫嘴角的小红点,实际上是一种名为“面靥”的古代面部妆饰。面靥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当时被称为“旳”或“的”,意为“鲜明”。据汉代刘熙在《释名·释首饰》中的记载,“以丹注面曰旳”,这里的“旳”便是面靥的雏形。最初,面靥主要用于宫廷后妃和诸侯侍妾,当她们月经来潮时,不便接受“临幸”,便会在脸上点上红色的小点作为醒目的标识,以避免尴尬。这种标记不仅具有功能性,还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美化手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面靥逐渐从宫廷走向民间,成为了一种流行的妆饰。到了唐朝,面靥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成为了女性化妆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唐朝妇女的化妆步骤大致可以分为七步:一敷铅粉,二抹胭脂,三画黛眉,四染额黄或贴花钿,五点面靥,六描斜红,七涂唇脂。面靥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不仅增添了女性的妩媚,还体现了时代的审美趋向。
面靥的形式与寓意
面靥的形式多种多样,既有简单的圆点,也有复杂的花卉、杏核、钱币等形状。在《国色芳华》中,杨紫嘴角的面靥被设计成了两朵小红花,这种形式被称为“花靥”。花靥不仅美观大方,还与杨紫在剧中的人物形象相得益彰。何惟芳不仅擅长养花,还一度被称为蒋小花,用小花做面靥,可谓是“妆如其人”。
面靥的寓意也十分丰富,它不仅是女性美的象征,还承载着古代女性的身份与地位。在宫廷生活中,面靥曾被视为一种信号标记,帮助识别女性在特定场合的身份。面靥还体现了古代女性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通过面靥这一细节,我们可以窥见唐朝社会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标准。
《国色芳华》中的面靥文化
在《国色芳华》中,面靥作为重要的妆饰元素,不仅出现在杨紫饰演的女主角何惟芳身上,还出现在其他角色如吉安县主李幼贞和皇甫令歌的脸上。这些角色的面靥各有特色,但都展现了唐朝女子在妆容上的细致和讲究。
杨紫在剧中的面靥设计尤为引人注目,她在大婚时特意以花靥妆容来增添古典美感,展现女性的温柔与灵动。这一妆容不仅符合剧情需要,还体现了剧组对唐朝文化的深入研究和精心还原。在最近的微博之夜上,杨紫还复刻了剧中的古装造型,嘴角保留了同款的小红点,再次引发了观众的热议和追捧。
面靥文化的现代传承
随着古装剧的兴起,面靥这一古代妆饰元素也逐渐回到了现代观众的视野中。在《国色芳华》等以唐朝为背景的影视剧中,面靥的频繁出现不仅让观众领略了古代女性的美丽与智慧,还激发了现代女性对传统审美的兴趣和追求。
现代女性在化妆时也开始尝试面靥等古代妆饰元素,以展现自己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和再创造,不仅丰富了现代女性的妆容选择,还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综上所述,杨紫嘴角的小红点,作为《国色芳华》中的一大亮点,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美丽与智慧,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美学意义。面靥作为古代妆饰的重要元素,不仅体现了古代女性的身份与地位,还展现了她们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在现代社会,面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妆容选择,还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标准。随着古装剧的兴起和传统文化的回归,相信面靥等古代妆饰元素将在未来继续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