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迎来新变化,国家补贴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手机等数码产品,这意味着消费电子产业链迎来新利好。2025年国家补贴政策全面升级,再度聚焦“两新”项目。补贴政策在范围和标准上都有所提升,不仅覆盖了更广泛的领域,还提高了对部分产品的补贴力度,旨在进一步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和推动产业升级。
据了解,截至1月3日,京东上线了各省直通,覆盖全国28个省市的以旧换新相关产品,比如北京家电以旧换新单品至高补贴2000元。此外,截至1月4日,已有近20个省市明确家电以旧换新补贴自2025年1月1日起延续,其中湖北补贴范围扩大至12类大家电等。机构研报认为,国补范围扩大至消费电子有望刺激终端需求,国补政策落地速度超出市场预期,家电、消费电子等产业链将受益。
“两新”扩围 地方积极跟进
2025年1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要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两新”是指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其中特别提到,将设备更新支持范围扩大至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实施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3类数码产品给予补贴,并且优化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资金分配,向去年工作成效较好的地区倾斜。
在“两新”国家补贴(以下简称“国补”)出新之前,已有多个省市宣布延续2024年以旧换新政策。据各地商务部门2024年12月30日至2025年1月2日的相关公告统计,河北、湖南、江苏、贵州、上海、广东、新疆、海南、广西、四川10个省(直辖市)以及部分地区已宣布2025年延续以旧换新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以旧换新政策对消费需求刺激明显。据商务部相关新闻发布会披露,以旧换新政策对汽车、家电、家装等产品销售产生了积极的带动作用。截至2024年12月19日24时,全国汽车报废更新近270万辆,汽车置换更新超310万辆,超3330万名消费者购买相关家电以旧换新产品超5210万台,家装厨卫“焕新”补贴产品超5300万件,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超100万辆。
内资以及外资企业均受益
因为国补政策面向的是特定产品,内资以及外资企业均受益该政策。据统计,在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额中,八大类家电产品外资品牌占比超过16%。据第三方机构数据,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外资品牌家电线上、线下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约31%、49%。
中金公司在新近发布的报告中指出,2024年以旧换新政策财政补贴规模大约1500亿元,其中四季度超过1100亿元。2025年以旧换新“加力扩围”,有可能会超过2010年,有望成为消费品补贴强度最大的一年,或对社零总额形成较为明显的提振。
海信、九阳等公司参与“以旧换新”
对于“以旧换新”扩围,投资者关注上市公司的参与情况。有投资者在交易所互动平台向九阳股份询问公司是否参加了2025年首批国家补贴的家电活动,九阳股份回复称:“公司已积极关注参与。”同样,海信家电也表示“公司充分整合全国海信专卖店、连锁、TOP等渠道网络和服务工程师资源,已积极参与家电以旧换新活动”。
此外,格力电器、王府井等家电企业或相关行业公司也收到了类似的问题询问。比如,赛特新材在回复投资者询问时表示,“在家电以旧换新国补政策推动下,公司近期订单呈现积极变化。”对于此次“新入围”以旧换新政策范围的消费电子行业公司,相关询问也较多。
国泰君安指出,2025年国补正式启动,龙头公司持续受益,同时随年报业绩预告逐步开始披露,市场对于业绩具有确定性,叠加高分红属性的企业预计将给予更高的关注度,或可聚焦美的集团、海尔智家等公司。
机构调研福立旺等公司
从2025年以来截至1月6日机构调研情况看,在申万消费电子和家用电器板块,一共有3家公司获得机构调研,分别是福立旺、亿道信息和长虹美菱。其中,福立旺主要为3C、汽车、电动工具等下游应用行业的客户提供精密金属零部件产品。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
亿道信息和长虹美菱同样是家电以旧换新的受益公司之一。在最近的调研中,机构主要关注公司的市场策略、海外市场发展情况。
从家电公司业绩表现来看,在2024年前三季度单季度环比增长表现方面,归母净利润规模10亿元以上的10家公司中,无一家公司能够在2024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均保持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而从同比数据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格力电器和老板电器的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下滑。
然而,消费电子行业则有一定不同。数据显示,消费电子行业2024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规模超过10亿元的公司有9家,其中歌尔股份2024前三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翻倍增长,单季度业绩环比均实现双位数甚至翻倍式增长。
机构认为,在AI赋能及国补的拉动下,手机有望迎来换机需求,关注受益产业链,重点受益公司包括沪电股份、立讯精密、歌尔股份、方正科技等。
(文中提及个股仅作举例分析,不作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