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
在书法界,世人常将《兰亭序》推为行书之冠,《祭姪文稿》次之,《黄州寒食诗》位列第三。然而,若从情感的深沉与激烈来看,《丧乱帖》所流露的家国情怀,那种肝肠寸断、悲悼无垠的情感,其真挚与深沉,无疑超越了《兰亭序》中对人生短长的哀叹。其字形沉雄有力,既有君子之风骨,又兼具万夫莫敌之勇,对后世书法家如颜鲁公有着深远的影响。此帖的字势以奇为正,斜式取势,兼具奇宕潇洒之韵,更被王大令、米元章所推崇。
《晋书·荀羡传》记载:“(燕将)王腾、赵盘侵犯琅琊、鄄城,北方边境骚动不安。荀羡出兵讨伐,擒获王腾,赵盘逃窜。军队驻扎在琅琊时,荀龛已不幸身亡,荀羡于是退兵返回下邳……”这便是《丧乱帖》的创作背景。此帖是王羲之写给亲友的手札,因好友荀羡修复其先祖之墓,而王羲之未能及时前往支援,心中痛如刀绞,故写下此信。
在临习《丧乱帖》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丧乱帖》作为王羲之行书成熟期的典型作品,其在行书艺术中的重大意义。王羲之集前人之大成,正式确立了行书的书写规范,为行书艺术奠定了美学基础和技术标准。在临习中,需把握作品中字形的纵长,摆脱隶书和章草纵向取势的结体特点,使字形从拙朴变为俊秀。字形的长宽比例是关键,如“慕”、“摧”、“墓”、“丧”等字,在临习时要抓住这些字的长宽比以及字的上下左右比例的特点,大体掌握“上紧下放、左紧右放”等比例关系,使作品收放自如、虚实相间。
其次,要注意墨色的自然变化,使层次分明。虽然是双钩摹本,但此帖所体现的墨色变化十分清晰分明,如音律变化,高低盘旋,一任自然。在临写时要充分理解墨色变化的原理,尝试在醮墨时先在笔上醮水,略抹去多余水,再在笔前部醮浓墨。这样书写时初入纸时浓墨当先,水色后入,自然润发,形成涨墨。随着自然书写,墨色由浓变淡,由淡变枯,整个过程自然而富有层次变化。同时,要敢于把墨写干,墨色枯时尤其要慢,注意扎实调锋,在转折处准确调整锋面,使方枯复润,折叠处立体分明。
第三,理解字组对整个作品的重心调整作用。作为一幅以行书为主题的作品,几个字组和草书字串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酷甚”、“奈何”、“痛贯”、“何言”等,在临写时一注意节奏的变化,既是由静变动的节奏变化技巧,也是通过字串、字组的重心摆动来调节一行的重心。
第四,注意折笔笔法的运用。在临习中要注意提按的力度,充分感受毛笔的弹性,快速按压、借力弹起,顺势调锋单侧行笔。同时,要注意折笔出现的位置,理解其作用和艺术效果。
最后,注意线条的块面变化。在此帖中,部分字线条宽厚、结体紧密,形成了茂密的块面效果。如“极”、“离”、“痛”、“临”等字,使作品整体厚重感增强,强化了线和面的对比。在临习时,要加强线条的厚度,减少连带,减少厚线条之间的空间,使块面感更强。同时,注意把厚重的字连成片,形成大面积的墨色轻重对比。
(本文为作者原创,转载需注明作者、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