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凌晨一点,64岁的轩阿姨在熟睡中突然发出一声尖叫,打破了夜的宁静。听到母亲房间传来的动静,轩阿姨的女儿来不及穿上拖鞋,急忙冲出去,迅速推开了母亲房间的门。眼前的一幕让她惊呆了——母亲四肢抽搐,意识模糊。
“妈,你这是怎么了?”女儿一边拨打120,一边试图安抚母亲。
经过一系列紧急救治,轩阿姨被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医生立即为她进行了介入治疗,术后给予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以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
经过半个月的治疗,轩阿姨的症状有所好转,准备出院。那天晚上,她的胃口大开,多吃了两个韭菜包子。然而,不幸再次降临。
当晚,轩阿姨突然腹痛、腹泻,更让她震惊的是,排出的大便呈柏油样。随后,她再次出现了头晕症状。医生立即为她复查血常规,结果显示血红蛋白下降明显。经过详细检查,医生判断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大概率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引起的消化道渗血有关。
经过进一步的胃肠镜检查,排除了肿瘤、炎症及溃疡的可能性。在排除了其他病因后,医生基本确定了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是抗血小板药物引起的消化道渗血。医生决定暂停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及质子泵抑制剂静脉应用,经过治疗,患者的消化道出血停止,头晕症状消失,病情好转,达到了出院标准。
轩阿姨的女儿不解地问:“大夫,我母亲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为什么会导致消化道出血呢?”
医生耐心解释道:“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都是抗血小板药物,二者作用机制不同。同时口服会加强抗血小板作用,但引起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就会增加。抗血小板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不适、异常出血、过敏反应等。在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期间,若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就医。”
医生还提醒道,虽然抗血小板药物有副作用,但对于支架植入后的患者而言,其获益远大于风险。患者不应随意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服药过程中应加强自我监测,以便及早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并处理。
尽管抗血小板药物有一定的风险,但只要患者正确用药,加强自我监测,就能有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支架植入后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