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的牛奶产量达到了惊人的3440万吨,奶牛的存栏量约为1400万头。自2008年以来,我国的规模化奶牛养殖业迅速崛起,到2020年,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比重已提升至67.2%,相较2008年的19.5%有了显著的增长。这一数字的增长,不仅体现了我国奶牛养殖业的飞速发展,也反映出了奶牛养殖技术的进步和奶牛单产的大幅提升。
目前,我国的规模牧场已全面实现机械化挤奶,95%的牧场配备了全混合日粮(TMR)搅拌车。由于饲养技术、饲料条件、装备水平的显著提升,奶牛的单产也大幅提升,平均达到8.3吨/年。而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监测的示范牛场奶牛单产,更是从2010年的5.2吨提高到了2020年的9.3吨,这一成绩在世界范围内也属于中高水平。
在国内的TOP30牧场集团中,已有14个牧场的奶牛单产超过了11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这是一个常见的误解。事实上,奶牛并不是一直产奶的。在正常情况下,奶牛的一个泌乳期大约在305天左右,之后会有2个月的干奶期,这是奶牛需要休息和恢复的时间。母牛在产下犊牛后才开始产奶,为了最大化经济效益,通常会在母牛产犊后的2-3个月内再次让母牛怀孕。这意味着,在多数时间里,母牛既要产奶又要孕育胎儿,承担着极大的负担。
好在,母牛在怀孕的最后两个月不需要产奶,这个阶段称为干奶期,是它们短暂的“假期”。
母牛的干奶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受到母牛的泌乳性能、年龄、体况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干奶期在45天到75天之间,平均约为60天。
干奶期的意义主要有四点:
- 母牛经过10个月的泌乳期,身体极度疲劳,需要休息来恢复体况。
- 为胎儿在最后两个月的健康生长提供贴心的良好保证,有利于优生优育。
- 有利于母牛的乳腺组织得到很好的休息和调整,为下一个泌乳期高质量产奶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
- 母牛在干奶期间会充分蓄积营养物质,为下一个泌乳期的产乳量打下高质量的“物质基础”,并且有利于避免分娩时难产的发生。
总之,奶牛并不是一直产奶的,在实际生产中,每年都会有2个月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