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同机型24小时两起事故,航空安全引关注

波音同机型24小时两起事故,航空安全警钟再鸣!

近年来,波音公司似乎陷入了安全事故的泥沼,难以自拔。2018 年 10 月和 2019 年 3 月,印度尼西亚狮子航空公司和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波音 737 MAX 8 型客机相继发生空难,总计 346 人罹难,举世震惊。这两起事故犹如重磅炸弹,使得波音 737 MAX 客机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遭停飞近两年之久。事后调查发现,波音在飞机设计和认证过程中,未充分告知美国联邦航空局关于新型机动特性增强系统的问题,致使飞行员在关键时刻无法正确应对,这一设计缺陷成为了引发悲剧的关键因素。

2024 年更是波音的 “多事之秋”,各类安全事故层出不穷。1 月 5 日,美国阿拉斯加航空公司一架波音 737 MAX 9 型客机起飞后不久,机舱侧面一处门塞(内嵌式应急门)脱落,调查发现本应将门塞固定到位的 4 枚螺栓缺失,而此时距离该客机交付阿拉斯加航空公司仅约两个月,新机便现如此严重问题,令人咋舌。1 月 13 日,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一架波音 737 客机在飞行途中驾驶舱前方玻璃出现裂痕,飞机只能紧急返回札幌新千岁机场。1 月 20 日,美国达美航空公司一架波音 757 型客机在佐治亚州首府亚特兰大市哈茨菲尔德 - 杰克逊国际机场准备起飞时,滑行期间前起落架一个轮子突然脱落,滚出了跑道。

紧接着的几个月里,事故依旧频发。2 月 19 日,美联航一架执飞旧金山至波士顿航班的波音 757 - 200 型客机因机翼受损备降丹佛国际机场;3 月 4 日,美联航一架从美国休斯敦飞往迈尔斯堡的波音 737 客机起飞后不久因引擎起火被迫返航;3 月 7 日,美联航一架飞往日本大阪的波音 777 - 200 型客机从美国旧金山起飞时,左主起落架一个轮胎掉落;3 月 11 日,总部位于智利的拉塔姆航空公司一架从澳大利亚悉尼飞往新西兰奥克兰的波音 787 - 9 型客机在飞行中出现 “技术故障”,机身剧烈晃动,造成多人受伤。4 月 26 日,美国达美航空一架从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飞往洛杉矶的波音 767 客机在起飞后右翼应急滑梯脱落,该飞机被迫返回肯尼迪国际机场并紧急降落。

这一桩桩事故,不仅涉及波音旗下多款经典机型,涵盖短途支线客机到远程宽体客机,而且事故原因五花八门,从零部件缺失、老化磨损,到技术故障、机身设计隐患等不一而足,让波音公司的安全信誉备受质疑,也让全球航空业为之心惊胆战。

波音公司频现安全事故背后,是深层次的内部管理问题。长期以来,为维持股价、满足股东对高额回报的期望,波音将盈利分配过度向股东倾斜,使得在技术创新、质量控制等关键环节的投入相对不足。据美国资深记者、作家彼得・罗比森在《盲飞》一书中指出,波音底层文化逐渐扭曲,逐利性压倒一切,曾经浓厚的注重创新、标准、工艺和质量的工程师文化被严重稀释。

从质检环节来看,问题尤为突出。一名前波音质检经理透露,过去每班飞机生产安排约 15 名质检员,他们各司其职,严格把关每一道工序,从零部件的规格测量到组装后的系统调试,都有细致的检查流程;然而近年来,为削减成本,质检队伍大幅缩减,到后来每班次竟然只保留 1 名质检员,面对繁杂的生产任务,这名质检员往往只能走马观花,难以做到全面、深入的检测。2024 年以来,陆续有多名 “吹哨人” 挺身而出,爆料波音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控制乱象,诸如零部件以次充好、组装工艺不达标等问题,可这些早期预警信号却未得到波音高层足够的重视,隐患就此埋下,最终在一次次事故中爆发。

在与欧洲空客公司的激烈竞争中,波音急于求成的心态也为安全事故埋下了伏笔。为抢占市场份额、快速推出能与空客新机型抗衡的产品,波音选择在成熟机型基础上 “打补丁” 式改进,而非投入精力研发全新设计的飞机。以 737 MAX 为例,为适配新一代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波音对 737 原始设计的低矮机身进行修型,导致飞机重心改变,飞行特性发生变化,容易在一些特定工况下出现仰角过大而失速的险情。为此加装的 “机动特性增强系统(MCAS)”,本是为弥补设计缺陷,却因软件设计漏洞,在 2018 - 2019 年引发两场震惊世界的空难,共造成 346 人丧生。

不仅如此,在新机型研发、生产流程加速推进的同时,飞行员培训环节却未能同步跟上。美国航空管理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简称 FAA)最初批准波音 737 MAX 时,为节省成本、减少航空公司顾虑,针对从 737 早前机型转飞 MAX 的飞行员,要求的进一步培训时间极少,仅通过简单的理论讲解和少量模拟操作,就让飞行员仓促上阵。当飞机在空中遭遇突发状况时,许多飞行员对新机型特性了解不足,面对 MCAS 系统错误指令时无法迅速、正确应对,进一步加剧了事故的严重性。

波音这一系列安全事故,在航空业内掀起惊涛骇浪,对自身经营更是造成毁灭性打击。客机订单数量犹如高台跳水般大幅下滑,据财报显示,2024 年上半年,波音仅斩获 156 架飞机订单,与上一年同期的 567 架相比,差距悬殊;股价也如自由落体,年内跌幅近三成,市值大幅缩水,投资者纷纷用脚投票,对波音未来信心全无。为削减成本、勉强维持运营,波音不得不挥起裁员大刀,从工程师到人事、分析师等岗位,涉及华盛顿州、加州等多地,近几个月裁员规模高达 3500 人,企业内部人心惶惶,创新与发展活力被进一步扼杀。

业内专家纷纷发声,指出波音若想重回正轨,重建信誉是一场艰苦卓绝的马拉松。一方面,必须从根本上扭转内部管理文化,摒弃过度逐利的短视行为,加大在技术研发、质量管控上的资源投入,重拾严谨、创新的工程师精神;另一方面,要全面优化安全管理流程,从设计研发、零部件供应、组装生产,到飞行员培训、售后维护等各个环节,都要建立严格且透明的监督机制,确保问题能被及时发现与解决。

而在公众层面,波音的品牌形象遭受重创,信任危机如影随形。许多乘客在预订机票时,会刻意避开波音客机执飞的航班,转而选择空客等其他品牌飞机;社交媒体上,只要提及波音事故,谴责、质疑声便铺天盖地,民众对航空出行安全的担忧与日俱增,波音曾经的辉煌如今已千疮百孔,在未来的漫漫征途上,它将面临着来自各方的严苛审视,每一步都充满艰辛。

波音公司如今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要想重拾往昔辉煌,重塑航空安全领域的信誉,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场艰苦卓绝的长征。

一方面,必须痛定思痛,对内部管理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从设计研发的源头抓起,投入充足资源进行技术创新,摒弃短视的 “打补丁” 式改进,为新机型打造坚实可靠的技术根基;在生产环节,大幅增加质检人员数量,恢复甚至强化曾经严格的质检流程,对零部件质量、组装工艺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细致检验,杜绝任何不合格产品下线;在企业文化层面,重新唤醒深入骨髓的工程师文化,让对质量、安全与创新的执着追求,取代过度的逐利心态,成为企业上下一致的行动指南。

另一方面,要主动与全球航空监管机构深度合作,全面开放研发、生产、测试等各个环节,接受最为严苛的监督审查;针对飞行员培训体系,联合各大航空公司、飞行院校以及专业培训机构,依据不同机型特点,重新量身定制系统、全面且实用的培训课程,涵盖理论知识、模拟飞行、应急处置等各个维度,确保飞行员对所驾驶飞机的特性了如指掌,面对突发状况能够沉着应对、精准操作。

波音这一系列事故,也为全球航空业敲响了震耳欲聋的警钟。各国航空公司纷纷行动起来,全面排查机队中波音客机以及其他机型的潜在隐患,从日常维护保养计划的精细调整,到关键零部件更换周期的提前,再到飞行操作规程的反复核查,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监管部门更是如临大敌,进一步收紧适航认证标准,延长审核周期,加大对飞机制造商、航空公司日常运营的监督检查频次与力度,以雷霆手段捍卫航空安全的底线。

对于广大乘客而言,每一次航空事故都触动着他们敏感的神经。人们在出行选择时,会越发谨慎地考量航空公司所使用的机型、飞机制造商的安全口碑等因素,对航空安全的诉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波音公司若想赢回乘客的信任,就必须用持之以恒的实际行动,一步一个脚印地重新证明自己。未来的航空之路,波音任重而道远,全球航空业也需以此为契机,砥砺奋进,共同守护那片属于人类的蓝天,让每一次飞行都能平安抵达目的地。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

 AI生成与已故母亲拥抱的视频男子哭了  江西井冈山机场正式更名  冰雪大世界游客排队7小时坐大滑梯  哈登生涯总得分超越邓肯  宋祖儿 演员请就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