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若细究,世人将发现,荣禄每一次飞升,背后都有“维护慈禧的地位和权势”所做的努力。拿同治帝驾崩来说,当时的朝廷,对于皇位继承人的选择,一直纠结,究竟是采取“兄终弟及”,还是“子承父业”。怎么着,大家都是反对“兄终弟及”。可唯有“兄终弟及”,慈禧才能继续“垂帘听政”啊。
怎么办呢,荣禄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了,他“言于恭亲王,乃请颁诏,俟嗣皇帝有子,承继穆宗”。荣禄在关键时刻的这句话,缓冲了“兄终弟及”的反对声,为光绪皇帝的继位做了根本上的推进。
荣禄显然清楚: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不能仅靠溜须拍马,还得靠“做实事”,而在恰当的时候,尤其一些微妙的时候的言行,恰是做“实事”。这个“实事”,像什么都没做,但又是什么都做了。
荣禄被晋升为步军统领、左都御史和工部尚书等要职,就是在做了这桩“实事”之后。而荣禄的其他飞升,也无一例外,都是在为慈禧做了这类“实事”之后。
然而,荣禄的飞升,是基于他“维护慈禧的地位和权势”所做的贡献,他留下的骂名,也多是因为此。
荣禄一生可谓“臭名昭著”,有人甚至将他形象地称为“慈禧太后最忠诚的罪犬”。为了维护慈禧的统治,光绪帝启用康有为等人搞戊戌变法,慈禧着急了,荣禄得知光绪在维新派的鼓动下想要除掉他和慈禧,也着急了。于是,他在慈禧的授意下发动戊戌政变,不仅囚禁了光绪帝,还大肆残杀维新派人士。
八国联军侵华,慈禧逃往西安时,荣禄曾作为清政府主要代表,负起了代慈禧向列强求和的使命。期间,其代表的是国家形象,却选择了奴颜婢膝。李鸿章和庆亲王到了之后,他还授意他们说:“与列强谈判只要掌握一条原则,只要他们不追究慈禧的责任,不让慈禧归政,一切条件都可答应。”
后来,李鸿章和庆亲王与列强签署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正是基于荣禄的这一“原则”。《辛丑条约》的签订,让中国完全沦为了列强控制下的半殖民地,而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自此也成了“洋人的朝廷”了。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当然包括一辈子以“维护慈禧的地位和权势”为终极目标的荣禄。
慈禧给荣禄“好看”的种种中,最让荣禄煎熬的是谈对“义和团的看法”的那次。根据《细说清宫十三朝》的记载,荣禄曾就对义和团的看法,对慈禧进行了劝谏,他当时是这么说的:“中国与各国开战,原非由我启衅,乃是各国自取。遭义和团重创的西什库教堂俯视旧照但围攻使馆,决不可行。若照端王等主张,恐怕宗庙社稷俱罹危险,且即杀死使臣数人,也不能显扬国威,徒费气力,毫无益处。”
这里,荣禄实际是反对慈禧当时支持义和团运动了,他说得很清楚:“义和团干了啥呢,他们不仅重创西什库教堂,还攻打各国使馆,这是万万使不得的。义和团做的这些事,根本不能显扬国威,属于纯粹的费力不讨好,一点用没有。”
慈禧当时是支持义和团运动的,她听了这话自然很不高兴。慈禧一开始支持义和团,乃是因为她痛恨洋人。慈禧对洋人的痛恨由来已久,洋人烧毁了圆明园,也间接扼死了逃避在避暑上庄的咸丰皇帝,即慈禧最爱的丈夫。若没有这一出,大清岂会蒙辱,她慈禧何以会早早变成寡妇?
当年慈禧要废光绪帝,也是各国洋人出来作梗,非要干涉,说什么让她“归政光绪”。洋人真是大胆,简直欺人太甚,她慈禧岂能忍得了。
早已忍不了洋人,欲借义和团之力对付洋人的慈禧,在听了荣禄那番反对义和团的话后,当即训斥荣禄说:“你要是除这话外,再没有别的好主意,可即退出,不必在此多话”。
慈禧这话说得有点重,意思是:你要是没话说,没主意出,你退出就行,不必在这里“乱说话”。训斥完荣禄之后,慈禧还让荣禄“静候严罚”。意思是:你荣禄,滚回去等着受重罚吧。
试想,若荣禄当真是慈禧的情人,慈禧对他岂会如此“残忍”?荣禄本人,岂会因为“情人”的一句“静候严罚”而煎熬40天呢?
好在,最终慈禧面对强势的洋人,不得不迫于形势放弃了义和团,若非如此,荣禄极有可能会面临真正的“重罚”。
而慈禧后来,定然也看明白了:荣禄关于义和团的劝谏,当真是为自己考虑啊!经过此事后,又经历西逃时荣禄帮忙收拾烂摊子的种种,慈禧对荣禄的“忠诚”是有了更深切的了解了。
慈禧在荣禄病逝后,曾这样评价他:“荣禄一生忠诚,庚子乱时,尤为尽力。他死后,哪个还有象他忠诚?”
而这段话,也呼应了荣禄临死前奏折里,对自己得宠的总结:凭借的是“维护慈禧的地位和权势”的贡献(忠诚)。
荣禄死后,谥号“文忠”,而“文忠”顾名思义,强调的是文官对朝廷的忠诚。荣禄还被追赠太傅,入祀贤良祠。
慈禧又破例将未立战功、又非皇室宗支的荣禄之子赏以优等世袭之职。后来,光绪帝死后,慈禧将皇位传给了荣禄的外孙、光绪帝弟弟载沣之子溥仪。到此,慈禧对荣禄的恩泽施及了第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