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能否治愈大公司的臃肿浮夸病?

今年5月,京东自曝内部考勤作弊的“家丑”。这家世界500强企业,竟有高达1.4万人次每月找人代打卡,这不仅是企业管理的漏洞,更揭开了“大企业病”的遮羞布。随后,关于京东内部考勤调整、午休时间缩短、人员优化等一系列事件引发舆论热议。多个相关话题冲上热搜。

5月24日,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关于“不拼博不是我兄弟”的线上讲话流出,再次登上热搜。京东严查考勤、考量工作饱和度、缩短午休时间。刘强东重提“拼搏”,被外界解读为“京东试图找回创业之初的狼性”,要对大企业病下狠刀子!

不光京东,今年5月,蔡崇信、吴泳铭在2024年股东信中坦诚讲到,在过去的25年里,阿里巴巴经历了不断成长,也出现了一些“大公司病”。在马云时代,他本人特别欣赏“小而美”,在2009年APEC会议上,马云演讲的主题就是Small is Beautiful。可过去十年,阿里员工数量从不到5万人快速扩张到20多万。员工人数的剧增让阿里内部组织架构的庞杂程度呈几何态增长!中层臃肿,效率低下,管理层级众多,部门繁杂是“大企业病”的一大典型症状。

张勇执掌时期,把手伸向的业务领域过多,然而大多数业务都不成熟,没法盈利,只是盲目的跑马圈地。这个时期的阿里,投资突出一个不差钱,虽有菜鸟、高德这样的大结果,但大部分投资都不乐观。比如文娱板块的天天动听,优酷土豆,UC类产品,在被阿里并购后市场份额持续下降,有的甚至已经关停。阿里后来的业务瘦身,其本质也是聚焦,深耕电商和云计算主业,其他业务该砍掉砍掉。

蔡崇信在公开反思中称阿里在过去几年“迷失”了——忘记了真正的客户是谁,没有真正关注给用户创造价值。其实不光阿里和京东,所有大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在经历过风口时期的快速扩张后,企业到达一定规模,业绩增长趋于缓慢甚至停滞,“大企业病”才逐渐显露,机构庞大,决策复杂,效率低下,创新缺乏。

如何培养企业运营管理能力,解决“企业病”? 可以了解一下博商企业管理培训系统课。博商管理科学研究院是全国排名第三的商业咨询/企业培训机构,在新商业架构,股权,财税,新媒体运营等领域有着丰富且优秀的师资。更是有董明珠,樊登,吴晓波,马光远,白岩松,张勇,刘润等一众实战导师。

大企业为何都难逃“大企业病”的宿命

英国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用“帕金森症”形容机构官僚体系自我膨胀、效率低下的现象:“高层人员感到无聊乏味,中层人员只是忙于勾心斗角,底层人员则觉得灰心丧气和没有动力。他们都懒得主动办事,所以毫无绩效可言。不久将出现愚蠢自负者之间的真正竞争,人们争先装得自己比谁都更无能,整个机构从上到下,全无智慧之光。到这个阶段时,这个机构实际上已经死亡。”用这段话来形容现在的大企业病再合适不过了。

对外,企业初创阶段公司从上而下还能为客户服务,可随着公司逐渐做大,甚至成长为寡头,店大欺客就出现了。客服反而成了企业财报的牺牲者?对内,企业主为了管控一个大公司,管理层是必不可少的。可随着企业越做越大,管理层却越发贪婪,越发自利,这是人性,避不了的。同时,每个企业家对于“大”的渴望是溢于言表的,可要看到自己的市场份额被别人步步蚕食,那股寒意则更为透骨。存量市场时代,大公司老板们不敢停下来。可此时,大公司员工们更想要的是...摸鱼。一份工作而已,何必玩命呢。当员工想要休养生息,老板却想“穷兵黩武”,夹在中间的管理者还越发自私自利时,三者各想各的,这大概就是“大公司病”的底层模型。

如何治疗“大企业病”

“大公司病”怎么治?大多数公司都是靠裁员。人员滞胀,组织臃肿,业务停滞,裁员是最立竿见影的办法。通过裁员减少了组织层级,让信息更顺畅,效率更高,还降低了成本,直接体现在来年财报上。实际上,“大企业病”的根本在老板,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在于企业文化僵化和战略定位不清晰。而裁员并不解决本质问题。

解决“大企业病”还是有些办法的,首先,在确定战略定位前提下,培养一批有创业精神,企业家精神的职业经理人。其次,一个企业做大了依然可以做到“小而美”,即“大公司,小组织”,在大公司里创造相对独立的小组织,最终成为一批有创新突破力,有主人翁精神的中层领导者。

举个例子,华为现在有20.7万名员工,分布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此庞大又如此分散,天然就是滋生大企业病的乐土。可华为做得就很好。在做事之时,华为能确保一线冲锋的将士可以打破按层级分配权力的局限,能调集足够的资源解决问题。在事成之后,华为还能避免冲锋将士成为背锅侠的覆辙,跳出功劳是上级、责任是自己、最后干脆都躺平的死循环。怎么做到的?华为创始人、CEO任正非曾讲过一句话,“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呼唤炮火!”许多人认为这是华为治理“大企业病”的一个方向性思路。

企业与其做大,不如做好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至今不过短短二三十年,Manner咖啡事件说明,一些固有群体认知开始松动,并处在一个积极并关键的转变阶段,整个社会开始反省,怎样去处理企业和员工间的关系。究竟是人为了企业,还是企业为了人?企业存在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客户和股东创造价值,另一方面还要带动人的成长,当这种观念成为普遍的社会共识,才能涌现出更多像胖东来一样能兼顾人性和经营的的企业。先做大,在过去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是许多企业家普遍的共识。可这段时期在历史上太稀少了。在中国市场上,很多公司都是被快速催肥长大的,如今环境剧变,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许多行业存在零和博弈,很多公司还未能适应。而在新的环境下,先做大这个套路已经行不通了。与其做大,不如做好,当企业不再以做大为唯一目标,社会将焕发出更强大的能量和生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

 《大奉打更人》定档12月28日  徐艺洋红玫瑰造型  李昀锐直播  蒋欣最喜欢甄嬛传的滴血认亲  泡脚时间越长越好?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