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其核心理念之一。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中国致力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通过推动绿色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生活,中国正努力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中国成功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还积极推动绿色产业发展,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生产方式,降低能耗和排放。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还能为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推动绿色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生活,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这一理念不仅体现了中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中国式现代化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在中国古代思想体系中,“天人合一”的基本内涵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国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否则资源环境的压力不可承受。”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总书记描绘的图景里,生态是为历史、为未来去做的大事,是对历史负责、对民族负责、对人民负责。”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说道。习近平总书记擘画中国式现代化蓝图的高瞻远瞩,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十年来,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我们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十年禁渔”的万里长江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全国森林面积净增近3.75亿亩,人工林面积稳居世界第一;云南大象北上南归,藏羚羊穿过铁路公路繁衍迁徙……

大美河山,万物皆灵。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画卷在中国大地上徐徐铺展。

“我们一定要取舍,到底要什么?从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出发,生态环境非常重要;从改善民生的着力点看,也是这点最重要。”2013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强调。

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让优美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有之义。

十多年前,河北一些地方深受雾霾之困。全国10个污染最严重城市中,河北占了7个。

压减燃煤、调整产业、联防联控、依法治理……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大规模开展PM2.5治理的发展中国家。

站高望远,不畏浮云遮望眼;硬招实招,一锤接着一锤敲。

2021年,石家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2013年增加197天。十年来,我国74个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56%,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超过90%。

△河北正定古城

蓝天白云下,西藏“桃花第一村”嘎拉村的一栋栋藏式民居掩映于苍翠群山间。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西藏考察时,来到嘎拉村。村支书边巴邀请总书记到村里的“绿色银行”看一看。“拿路边捡的瓶子就能换生活用品,人人都愿意给美丽家乡出一份力。总书记很感兴趣。他还夸我们路修得好哩!”

过去村里的路,满是牛粪和泥泞,边巴总忘不了母亲把鞋子拴腰上、赤脚走路的模样。而今,村里有了宽阔的街道,居住环境大大改善,乡亲们生活红红火火。

△西藏林芝市嘎拉村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下大力气治理水环境污染,“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多措并举推动农村环境整治,“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致力于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生态产品。

俯瞰贵州黔西市乌江源百里画廊,层层云雾之中,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的特色民居鳞次栉比,山水风光旖旎如画。

多年前,化屋村曾大面积开荒向山要粮,“网箱养鱼、驾船捕鱼”向水要经济,最后“山秃了,水臭了”。哺育着化屋村的乌江,流域内承载了贵州一半以上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因粗放发展、两岸污水处理滞后,一度成为“污江”。

党的十八大以来,化屋村开始“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通过山地增绿等措施加快生态修复,一方面依靠国家扶贫政策,补基础设施短板。

△垃圾清理船在贵州黔西市乌江源百里画廊江面上清理垃圾(2022年6月2日摄)。

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化屋码头,对当地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和水质监测体系建设的做法表示肯定。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生态环境改善后,化屋村大力发展旅游、苗绣产业,成功走出了一条富有发展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2021年,化屋村旅游综合收入3.1亿元,人均纯收入超过1.9万元,较2012年增加了6倍。

如今,环境美了,日子富了,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长江巫山段曲尺乡一带风景如画

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十年禁渔”。11.1万艘渔船、23.1万名渔民退捕上岸。

在安徽马鞍山的薛家洼,打了一辈子鱼的陈兰香放下渔网,登上互联网,成立了“三姑娘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带动上岸渔民一起创业。2021年,公司为入股渔民每户分红7000元。

近年来,长江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码头岸线逐步整治……从“靠江吃江”到“守江护江”,沿江各省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确保一江清水浩荡东流。

今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植每个中国人心中,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我们走出了发展和保护双赢,“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幸福”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

广袤的羌塘草原上,一群藏羚羊时而在草地上漫步吃草,时而排队前行,不久后它们翻过山脊线,消失在视野当中。

随着生态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藏羚羊种群数量由最低谷的7万余只增至30万余只。

“高原精灵”种群生存状况持续改善,是人类参与物种保护的成功案例之一,也是美丽中国的缩影。

△首批待产雌性藏羚羊踏上迁徙之旅(2022年5月5日摄)。

据统计,全球超过30亿人的生计依赖于海洋和沿海的生物多样性,超过16亿人依靠森林和非木材林产品谋生。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

2021年10月,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指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国宝,是水库、粮库、钱库,更是碳库,要充分认识其对国家的战略意义,努力结出累累硕果。

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夯实生态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稳步推进了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试点;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和濒危物种的拯救工程,划定了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112种特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实现了野外回归......

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物种数量最多、特有种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我国已初步形成全方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中国式现代化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为推进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改变着中国,影响着世界。

总监制丨钱蔚 王姗姗

监制丨 张鸥

制片人丨兴来

主编丨宁黎黎

编辑丨栾熙彦

视觉丨江雨航

校对丨刘欣颜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