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制胜,简单轻松防治花生、马铃薯地下害虫,一季无忧

花生、马铃薯和甘薯,作为我国的三大经济作物,因其栽培简便、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深受农民朋友的喜爱,成为了众多农户的致富首选。然而,近年来,随着小麦、玉米秸秆的大量还田,地下害虫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蛴螬,已成为这些作物最常见的、危害最严重的地下害虫。若防治不力,将导致产量减少、品质下降,给农民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

蛴螬:地下害虫的“隐形杀手”

蛴螬,作为金龟子的成虫,俗称白地蚕、白土蚕、核桃虫、老母虫、粪虫等。它不仅成虫有危害,其幼虫更是隐藏在地下,专门啃食作物的幼苗、块根和块茎。种子被害后,可能无法发芽;幼苗受害后,可能导致枯死;而对于甘薯、马铃薯和花生等地下块根、块茎,蛴螬的侵害更是使其失去食用和商品价值。成虫则主要危害作物的叶片,严重时甚至导致植株枯死。

蛴螬的“活动规律”

蛴螬的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是一种世界性的地下害虫。一般来说,它们每年发生一至三代,以幼虫在土壤中越冬,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降,它们会进行季节性的上下移动。当土温达到5℃时,它们会开始活动,危害作物的根茎;当温度超过23℃时,则会潜入深土中越夏。到了秋季,当土温适宜时,它们又会回到土壤上层,危害秋季作物。每年的4~5月份和8~10月份是幼虫的危害高峰期,分别主要危害幼苗和地下块根、块茎及果实。

药剂选择:噻虫嗪——地下害虫的“天敌”

噻虫嗪,作为一种第二代烟碱类杀虫剂,不仅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而且内吸性强、毒性低、稳定性好、持效期长。它是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用量最多的一种杀虫剂,不仅可以用于喷雾防治多种刺吸式害虫,还可以用于土壤处理,防治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广泛应用于小麦、玉米、大豆、花生、马铃薯、生姜、大蒜、大葱、甘薯等多种作物。

防治蛴螬:土壤处理与拌种处理双管齐下

防治蛴螬,最有效的方法是药剂防治。常用的防治方法有土壤处理和拌种处理。土壤处理时,可在播种前使用5%噻虫嗪颗粒剂,拌入腐熟有机肥,均匀撒施;拌种处理时,则可用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按照一定比例拌种,为种子和幼苗提供更好的保护。

结语

农业,作为我国的重要产业,其健康发展离不开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对于蛴螬这样的地下害虫,我们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以确保农作物的健康成长和农民的丰收。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农业实用技术,或有任何疑问,欢迎加入“睢阳农科服务圈”进行咨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