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纪录片32和32发布,历史记忆的传承与接续

2024年12月12日,一部名为《32和32》的微纪录片正式发布,这部由南京市委网信办出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支持,南京发布工作室和龙虎网联合制作的纪录片,将镜头对准了两个特殊的群体——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这两个群体的人数都恰好为32人,通过跟随第三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蒋秉錞的脚步,影片展现了两个“32”背后,一个又一个家庭为传承这段历史记忆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历史的见证与传承

《32和32》的发布正值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7周年之际,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序厅内,墙上挂着100张彩色照片,这些照片代表着截至2017年9月30日登记在册的在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每当有一位幸存者离世,照片墙上的灯便会熄灭一盏,墙上仅有32盏灯还亮着,意味着登记在册的在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存32人。

从2022年起,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始开展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认证工作,2024年10月11日,第三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获颁证书,至此,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总数也增至32人,一边是不断减少的幸存者人数,一边是持续增加的历史记忆传承人总数,当这两个数字同时来到“32”时,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后代正肩负起传承历史记忆的重任。

蒋秉錞的脚步与记忆的传承

19岁的蒋秉錞是第三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之一,他将第一次以这一身份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为了准备这次活动,他走访了多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历史记忆传承人,从96岁的经智珍、96岁的艾义英、95岁的夏淑琴、90岁的刘民生等幸存者,到他们的子女黄兴华、葛凤瑾、常小梅、夏天行,再到幸存者的第三代夏媛、任颖和第四代于恬祥,蒋秉錞见证了这些家庭为传承历史记忆所付出的努力。

在走访过程中,蒋秉錞不仅听到了幸存者们对那段历史的回忆,更感受到了他们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希望,这些幸存者们虽然经历了无法言喻的痛苦,但他们依然坚强地活着,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那段历史,让后人铭记。

历史的伤痕与生命的坚韧

与《32和32》相呼应的是另一部以数字命名的纪录片《三十二》,这部由80后导演郭柯拍摄的纪录片,记录了当时全国仅剩的32位慰安妇幸存者之一——韦绍兰老人的生活,韦绍兰老人在1944年被日军掳走,送至马岭慰安所,经历了长达三个月的折磨,逃回家后,她发现自己怀孕了,生下了中日混血儿子罗善学,尽管丈夫一开始并不支持她生下这个孩子,但最终还是尽职尽责地扮演了一个好父亲的角色。

《三十二》通过镜头安静地记录了韦绍兰老人的日常生活,没有旁白与煽情的配乐,只有岁月在她身上留下的深深印记,她在讲述自己的遭遇时,语言平淡简单,但记忆却牵动着她的每一条神经,她曾想过自杀,但被邻居救了下来,尽管经历了如此多的苦难,韦绍兰老人依然保持着乐观的精神,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

历史的记忆与未来的希望

《32和32》和《三十二》这两部纪录片,虽然题材不同,但都深刻地展现了历史的记忆与生命的坚韧,它们让我们看到了那些经历过苦难的人们是如何坚强地活着,如何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历史记忆,这些记忆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警醒和希望。

在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7周年之际,《32和32》的发布不仅是对那段历史的纪念,更是对和平的呼唤和对未来的期许,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历史的记忆永远不能忘记,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珍惜和平,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

《32和32》也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一代在传承历史记忆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蒋秉錞等历史记忆传承人正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那段历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铭记,他们的努力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负责。

《32和32》的发布,不仅是一部纪录片的问世,更是一次历史的回响和未来的呼唤,它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伤痕与生命的坚韧,看到了年轻一代在传承历史记忆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面向未来,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

 女子查出肺结节不重视成肺癌晚期  牧神记动画年番官宣  四大平台大剧对打  弗格自责:因投丢制胜球失眠  尔滨当街发1600根蔓越莓冰糖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