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作为李煜的绝笔,是一首生命的哀歌。李煜通过对比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表达了他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此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句开头,以答句结尾,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凄楚中不乏激越的音调,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之词,相传作于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当时李煜已被囚于汴京近三年。据宋代王铚《默记》记载,李煜在生日当晚,在寓所命故妓奏乐唱此词,声音传到外面,宋太宗闻之大怒。又传说“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惹怒了宋太宗,李煜因此被赐牵机药毒死。从上述记载中,可以推测宋太宗对李煜心存疑虑,久有杀心,这首词成为李煜被毒死的直接原因。
李煜此词之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关键在于其结句运用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未明确揭示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描绘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表达使人们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因为每个人的愁思虽然内涵不同,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
《虞美人》全文如下: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