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独生子女勇敢行动,送抑郁症父母就医精神科

Carol妈妈在上海的唠叨与干涉

爸妈不对劲

生活中,唠叨可能是一个常见的家庭现象,但当它频繁且持续时,或许隐藏着更深的问题。今年年初,34岁的Carol把妈妈接到上海生活了一个月,这短暂的相聚却充满了挑战。

从进门的那一刻起,妈妈就开始了她的唠叨,指责家里没有她想象的干净整洁,甚至夸张地说,“像个狗窝一样”。不仅如此,妈妈还越发强硬地干涉Carol的生活,从喂猫到洗脚,无一不被她严格把控。Carol开始感到不适,她逐渐发现,妈妈总是用自己的逻辑干涉她的正常生活。

这种干涉愈发过分,甚至影响到了两人的亲密关系。一天凌晨3点,妈妈发现Carol侧睡,担心加重她的体态问题,强行把她扳回平躺状态。被吓醒的Carol发了脾气,与妈妈争论,而妈妈则坚持,“我这样是为你好”。

与妈妈一起生活的日子,矛盾比过去十几年还要多。Carol也曾试图与妈妈沟通,但妈妈总觉得她在找茬,好像女儿面前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Carol开始怀疑妈妈是否出现了心理问题。她想起了一位确诊抑郁症的朋友,也是听不进正常的话,总是觉得负面。她推测,妈妈可能也是心理出了问题。

Carol与妈妈在上海的生活

除了Carol,还有很多人也发现了父母的异常。比如,30岁的黄丽玲,她妈妈突然出现了急促的呼吸声,仿佛快要窒息。紧急送医后,医生确认是心理作用导致的呼吸困难,而妈妈则透露自己一年前确诊了抑郁症。

中老年人患上抑郁症并不罕见,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调查显示,19.05%的老年人处于轻度抑郁状态,12.17%的老年人存在中高程度的抑郁情绪。但问题在于,很多子女并不能及时发现父母的这种心理问题。

艰难的就诊

带父母去医院看心理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社交媒体上,关于“爸妈”和“心理医生”的搜索,大多是子女带父母就医的故事,而“爸妈不愿意去医院该怎么办”的求助则更为常见。如何说服父母接受心理咨询,是年轻人需要面对的第一道难题。

Carol为了说服妈妈接受心理咨询,想出了一个办法,说自己在网上看到了一个活动推广,100块钱就能体验一次人际关系调理,说:“我们两个平时好像一直吵架,好像我脾气有点差,总是和你发火,要不趁着这次活动,你也陪我去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不耐烦,正好你也听听医生怎么讲,也可以更好地了解我。”

如何选择合适的医生,也让子女们犯了难。黄丽玲在寻找医生时,发现没有医生在简介里明确写自己擅长更年期抑郁症。后来,她通过关键词搜索找到了一位医生,才成功挂了广州脑科医院精神科的号。

但即使挂上号,父母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拒绝治疗。杨凯的爸爸最初也是不愿意去医院,直到杨凯抢到了北大六院的号,爸爸才勉强同意。

治疗过程也充满了挑战。有些医生可能会泼冷水,让子女们感到沮丧。而治疗的效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子女们有足够的耐心和决心。

就医的决心

带父母就医,需要决心和耐心。杨凯的爸爸最终住进了睡眠病房,每天接受多种治疗,情况有所好转。而黄丽玲的妈妈在女儿的陪伴下,也换了医院和医生,开始接受治疗,并有所好转。

Carol也在寻求新的解决方法。她发现,与父母的沟通至关重要。她学会了在妈妈面前“装样子”,同时提供情绪价值,以理解和安慰为主,而不是试图纠正妈妈的观点。

对于Carol来说,这次经历让她重新认识了妈妈,也让她学会了耐心对待和沟通。而黄丽玲则在陪伴妈妈治疗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成长和耐心。

中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往往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在各种外界刺激下的爆发。只有找到根源,才能“对症下药”。子女们需要耐心对待,提供情感支持,帮助父母走出心理困境。

希望每一位子女都能关注父母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问题,提供支持和帮助,让家庭充满爱与理解。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教育局回应  知名女演员陈丽君获“最佳男主角”  徐艺洋老公 发疯文学  券商发布计算机板块明年投资策略  米兰女排世俱杯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