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六旬的孟希文,一位热爱诗词赋文的老人,曾以干部身份从单位退休。退休后的他并未放下对诗词的热爱,仍然热衷于研究诗经、品味宋词。2023年2月,孟希文在网上偶然发现了一场诗词大会的报名信息,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展示自己诗词才华的好机会。
孟希文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希望能够借此检验自己的创作能力,并得到业界资深专家的认可。客服的承诺让他心动不已,承诺将他的作品印制成作品集,并在主流媒体上发布推广。无需缴纳报名费,孟希文信心满满地参加了比赛。
然而,比赛的过程却远非他所想象。尽管他精心挑选了一首最满意的诗词作品参赛,但发现自己的名次始终徘徊不前。为了保持入围复赛的资格,他按照客服的提示,开始为自己的作品刷礼物。这看似是提升作品人气的方式,却让孟希文深感不适,他从未想过要用金钱来衡量自己作品的价值。
尽管孟希文频繁为自己的作品刷票,但名次总是波动不定,正如他的心情上下起伏。最终,比赛结束,他距离探花的第三名仅差9票,这让他深感遗憾。而当他收到比赛的证书时,发现证书上的印章字体模糊,证书上还有红色的印泥点,让他觉得比赛组委会很不专业。
孟希文开始怀疑这场比赛的真实性,回想起自己过去近一个月的经历,他确信这是一场骗局。于是他到当地派出所报警,揭露了这个专门针对诗词爱好者设计的诈骗团伙。
经查,该团伙以段江同为首,他们利用对投票机制的深入了解,举办各种文艺赛事,诱使参赛者刷票,从而骗取钱财。该团伙分工明确,有人负责推广赛事信息,有人负责收取被害人刷礼物的钱款,有人负责购买证书、刻制印章,还有人负责举办赛事。他们通过一系列“暗箱操作”控制着参赛者们的名次,甚至设置“虚假参赛者”来让比赛看起来更加真实。
最终,段江同等6人因诈骗罪被提起公诉,并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
这个案例警示我们,网络诈骗手段日益多样化,且往往披着合法的外衣,让被害人难以辨别。诈骗分子开始对被害群体进行细分,专门针对不同群体设计骗局。因此,广大群众一定要擦亮双眼,参加权威部门举办的正规赛事,避免钱财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