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圈中,演员的年龄与角色设定之间的匹配度一直是观众和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由于和伟主演的刑侦剧《我是刑警》热播,再次将这一话题推向了风口浪尖,剧中,53岁的于和伟饰演了刚毕业的大学生秦川,这一设定不仅引发了观众的热议,也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年龄与角色塑造之间的关系。
《我是刑警》自开播以来,口碑持续发酵,观众对于剧集的真实性和刑侦工作的艰辛给予了高度评价,于和伟饰演的大学生角色却成为了剧中为数不多的争议点,从剧情设定来看,秦川这个角色需要经历从大学毕业到中年的整个过程,时间跨度长达30多年,导演惠楷栋在接受采访时坦言,选择于和伟来饰演这一角色是出于对整个剧集连贯性和角色成长弧线的考虑,他认为,一个年轻人难以胜任秦川后期成为总队刑侦专家的戏份,而于和伟的成熟演技和丰富经验则能更好地诠释这一角色的成长历程。
观众的反馈却并非如此,尽管于和伟在剧中的表现可圈可点,但他饰演的大学生形象却难以让观众信服,53岁的于和伟,脸上已经有了明显的岁月痕迹,即使通过磨皮处理和留刘海等方式试图掩盖年龄,但那种青涩与成熟之间的矛盾仍然显而易见,观众纷纷吐槽于和伟“装嫩”过于违和,让人难以入戏,这种年龄与角色形象的错位,不仅影响了观众的观剧体验,也对演员本身的表演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于和伟并非没有努力,他试图通过一些年轻化的行为举止来弥补年龄上的差距,但这些表演痕迹在对比他的外表之后显得过于明显,反而更加不自然,作为演艺圈中生代男演员中的佼佼者,于和伟的表演功底毋庸置疑,他的戏路也极其开阔,演技再好,也无法弥补年龄上的硬伤,当演员的年龄与角色形象严重不符时,再精湛的演技也难以让观众信服。
于和伟在《我是刑警》中的表现,再次印证了这一点,他并非没有尽力去贴近角色,但年龄的鸿沟却难以逾越,这种“装嫩”的尴尬,不仅影响了观众对于角色的认同,也对整个剧集的口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并不意味着于和伟的演技有问题,而是角色设定与演员年龄之间的不匹配所导致的。
回顾于和伟的演艺生涯,他塑造了许多深入人心的角色,从《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到《觉醒年代》中的陈独秀,再到《三体》中的史强,于和伟总是能够凭借精湛的演技将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在这些成功的角色背后,也不乏一些因为年龄与角色不匹配而引发的争议,比如在《狂飙》中,张译饰演的安欣也曾因为“装嫩”而受到质疑,这表明,当演员的年龄与角色年龄差距过大时,“装嫩”的风险极高,即使是演技再好的演员,也难以完全避免观众的质疑。
对于中生代演员来说,“装嫩”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能够成功驾驭年轻角色,可以拓宽戏路展现更多可能性;但如果“装嫩”失败,则会招致观众的反感,甚至影响整个剧集的口碑,演员在选择角色时,需要更加慎重地考虑年龄与角色之间的匹配度,避免因为年龄不符而影响角色塑造和剧集口碑。
这并不意味着中生代演员就不能尝试年轻化的角色,关键在于如何找到年龄与角色之间的平衡点,让演员的表演更加自然、真实,通过化妆、造型等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年龄的痕迹,但更重要的是演员对于角色的理解和把握,只有真正理解了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才能将角色演绎得生动、立体。
回到《我是刑警》这部剧本身,它无疑是一部瑕不掩瑜的优秀作品,剧集通过真实的案件和紧凑的剧情,展现了刑警工作的艰辛和不易,引发了观众对于刑侦文化的深思,实力派演员的精彩演绎也为剧集增色不少,尽管于和伟饰演的大学生角色存在争议,但他在后续剧情中的表现仍然值得期待。
53岁的于和伟演大学生就是一场赌局,虽然这场赌局的结果并不完美,但它也提醒了影视剧创作者和演员们,在追求角色多样性的同时,也要重视年龄与角色塑造的合理性,才能创作出更多真正打动人心的优秀作品。